读过《三国演义》的朋友都知道,蜀汉有两位赫赫有名的将领——张飞与赵云。在战场上,他们常常会高声自我介绍,比如张飞会喊道:“燕人张飞在此!”而赵云则会自豪地说:“我乃常山赵子龙。”那么,为什么这两位英雄在自我介绍时配资交易论坛,总是加上“燕人”和“常山”这两个头衔呢?这是否仅仅是一种身份的简单注明呢?
根据《三国志》的记载,张飞的名字旁边注有“字益德,涿郡人”。涿郡即如今的河北涿州市,而在春秋战国时期,涿郡是燕国的一部分。因此,张飞在自我介绍时提到“燕人”,不仅仅是为了说明自己的出身,这其实更深层地反映了他对燕国身份的自豪感。试想,若是现代人自我介绍时说:“我姓秦,秦始皇的秦”,而不会说“我姓秦,秦桧的秦”,这就是一种身份认同的表现。张飞的“燕人”自称中,实际上包含了他对自我背景的自豪情感。
这样说是有原因的。燕国在春秋时期曾险些灭亡,得益于齐桓公的支持才得以重振旗鼓。当进入战国时代,燕国在燕昭王的精明治理下,积极吸引人才,筑造黄金台以“千金买骨”,留下了众多名将与智者,如苏秦、乐毅和邹衍等。他们的崛起使得曾经弱小的燕国成为了诸侯之一,甚至攻入了齐国,席卷齐地70余座城池。
这是燕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,成为了无数燕人心中的骄傲。战国末期,荆轲等英雄涌现,展现出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”的豪情壮志。燕国和赵国联手对抗秦国,尽管赵国最终被灭,燕国却在这风雨飘摇的时代,扶持赵氏后裔在代地复国。正是这样的历史背景,使得这个地方从未缺乏侠客与豪杰的传说。
展开剩余51%那么,转而谈到赵云自称“我乃常山赵子龙”的缘由,无需多言。常山同样位于现在的河北省,战国时期则属于赵国。因此,从某种角度来看,张飞和赵云算得上是老乡。在燕赵这片土地上,历史上有平原君赵胜善于聚集门客,后又有燕太子丹善于收纳侠士,他们为抗秦而不懈努力,这里的“任侠精神”代代相传,形成了深厚的历史背景。
而在燕赵之地,由于邻近戎狄,民众尚武,性情刚烈,行侠仗义,使得当地人们重视仁义而轻视生死,正如古语所说:“女为悦已者容,士为知已者死。”在三国时期,群雄争鸣,无论是张飞还是赵云,报上家门时自豪地表明来自燕赵之地,既是高度认可自身身份的表现,也是对敌手的一种威慑。这样一来,燕赵之地的英雄气概愈显豪壮,令人敬仰。
发布于:天津市伯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